近兩年,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火熱,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各地方政府紛紛發布相關產業規劃,資本大量進入,氫能產業迎來一輪投資熱潮,中國氫能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復雜、技術門檻較高、標準不完善,產業化落地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為地方政府發展布局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帶來不確定性。
為了引導地方政府能夠理性思考、科學布局、有序推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賽迪顧問系統梳理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我國主要城市氫能產業現狀及資源稟賦,從產業基礎、產業環節、產業要素、潛在市場等方面綜合考慮,建立一套體現系統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綜合評價體系,對全國主要城市(不含縣級市)進行綜合評估,最終形成《氫能產業發展潛力城市100強》。旨在通過了解城市產業發展特點,分析氫能產業發展潛力,幫助地方政府科學合理決策,助力我國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根據《氫能產業發展潛力城市100強》,我們發現氫能產業區域發展有以下幾個特征。
分布特征——東多西少,沿海向內陸呈階梯狀分布。從百強城市的區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地區,西部及東北部地區分布較少,由沿海向內陸逐漸呈階梯狀分布。東南沿海地區在氫能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都較為突出,氫能產業發展較早,且近兩年發展速度較快,百強城市中有半數以上城市集中在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五個沿海省份,其中,排名前30的城市,山東、廣東、江蘇各占4位。
城市特征——強省強市,經濟發達省市占比較大。從城市的分布特征看,百強城市多為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氫能發展對資金需求旺盛,目前已經在建的臺州、如皋、武漢經開區等地的氫能小鎮投資額都超百億元。進入百強城市數量超過10個(含)以上的三個省份,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2018年GDP總量均超過5萬億元。百強榜單中排名前十的城市GPD總量均大于7500億元,其中有七個城市GDP總量達超過萬億元。
產業特征——規劃先行,部分省市氫能產業雛形已現。從氫能產業發展潛力百強市的發展特征來看,大部分省市已經發布相關產業發展規劃。氫能產業鏈條長,涉及的產業環節多,需要政府統籌規劃,結合自身的優勢,通過多個環節來推動產業發展。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如武漢、上海、蘇州、北京、佛山等,都將發展氫能提升到產業戰略布局的高度,相繼出臺了相關舉措來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通過搶先布局已經完成了初期的產業培育,產業鏈雛形已現。
根據以上特征,我們提出幾點發展建議。
第一,搶先布局,尋求差異發展。找準本地區優勢,結合本地區資源、產業鏈、工業基礎、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尋找氫能產業鏈重點發力環節,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優先發展制氫、儲運、分布式應用;傳統化工優勢地區,應合理利用工業廢氫、復合利用氫能發電;傳統制造業優勢地區,可轉型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新制造領域。
第二,全局統籌,做好頂層設計。做好頂層設計,理清本地區產業發展思路,促進氫能產業與現有優勢產業充分結合,實現產業協調發展;制定詳細的產業支持政策和行動計劃,發展高新技術、扶持重點企業、培育新興市場、聚集關鍵人才等,推動產業持續發展。地方政府應牽頭組建研發中心,開展產、學、研共建;積極推動氫能與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發電結合,有效提高新能源發電利用效率;加大氫能用戶側儲能示范應用,有效緩解高用電負荷時重點用電單位電力供應。
第三,科學論證,健全產業監管。在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同時,應避免地方投資過熱,加強行業產能的監管。引導相關企業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建議地方政府建立投資、產能統計制度,防止過剩投資;組建行業協會,規范市場行業秩序;建立檢測平臺,制定相關標準。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