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9點,在國網揚州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調度專職吳佳佳通過綜合能源協調控制系統對揚州和昌運河東郡小區地源熱泵的控制模塊發出遠程升溫2℃指令,系統實時監測界面上,該小區地源熱泵出水口溫度曲線緩慢上升,20分鐘后,溫度從12℃上升到14℃,這標志著全國首個城區綜合能源協調控制系統在揚州正式投入使用。
在連續高溫及悶熱天氣下,電網面臨短時間高負荷運行的嚴峻考驗,一旦出現電源性、短時性、區域性缺電,以前往往要啟動有序用電,對工業企業限電,而此時正值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在江蘇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國網揚州供電公司積極推動城市居民區地源熱泵參與區域綜合能源協調控制的探索創新,加快推進區域能源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建設部署,提升負荷側調控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地熱資源既可以供熱又能夠制冷的高效節能空調系統,其具備污染小,費用低,維護簡單的優點,現在不少小區都安裝這樣的系統集中采暖和制冷。“我們對小區地源熱泵系統進行改造后將其接入區域綜合能源協調控制系統,通過控制地源熱泵系統中進出水的溫度和循環泵的頻率以達到對其用電負荷功率控制。”吳佳佳指著區域綜合能源調度控制大屏的監視畫面介紹:“現在運河東郡小區的地源熱泵系統制冷溫度被提高2℃,2個小時就可以‘挪用’電量400度,從而實現對外部電網的緊急功率支撐和需求側響應互動。”
溫度提升了對小區居民來說有影響嗎?經過前期精密的測算驗證以及小區居民的調研反饋,短時的±2℃溫差調控是居民用戶體感無感知的溫差調控范圍,不會對居民用戶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不僅如此,按照江蘇省現行電力需求側響應補貼政策,以響應電量100kWh為例,對應用戶的響應收益可達1000元。和昌運河東郡小區物業工作人員陳恒龍表示:“未來這些響應補貼我們將應用到小區設施改造等服務領域,居民也可以節約一定的物業成本。”
據了解,揚州試點區域的地源熱泵系統可為電網挖掘負荷調控容量3MW,每年累計可為相關用戶實現響應收益補貼120萬元。
“今天的試驗只用到了區域綜合能源協調控制系統中地源熱泵與電網的交互功能,對于整個系統來說,可以通過對區域內的冷、熱、電、氣等多種能源進行優化互補運行控制,實現區域能源互聯網的‘經濟’‘綠色’‘安全’運行,”江蘇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總工程師胡偉介紹,該平臺降低了用戶參與電網互動交易的門檻,也為更多能源用戶提供能效管理、電網互動、輔助交易等平臺服務,“而這些領域我們將進一步探索,為區域能源互聯網的技術應用創新和市場化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