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德威教授立項前開展調研論證工作。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田廷山等專家學者赴項目現場觀摩指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中科院院士王焰新指導工作。
副省長賀天才在項目建設期間親赴現場調研指導。
省地勘局黨組書記、局長彭東曉在項目現場督促指導工作。
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副省長賀天才出席試驗電站啟動儀式時參觀集控室。
今年三月,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向社會發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陽高縣-天鎮縣一帶干熱巖地熱資源預可行性勘查”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探獲到高溫高壓地熱流體,是迄今為止華北地區2000米以淺深度范圍內溫度最高的地熱孔。
該項目是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財政廳于2017年組織實施的省級地質勘查項目,勘查單位是山西省地質勘查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省地質勘查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省自然資源廳的業務管理要求,將地熱資源等新能源勘查開發利用,作為支撐服務全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主動將中央、省委部署轉化為自覺行動,經過科學縝密的選區工作,在省自然資源廳的大力支持和省地勘局的正確領導下,項目正式立項。
項目前期,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日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等專家團隊,進行多次實地踏勘和技術指導,并在北京召開了戰略研討會。
2020年3月,該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勘查單位通過控制測量、專項地質測量、大地電磁測深、鉆探、綜合測井、巖礦測試等工作方法,在區內實施GR1勘探鉆孔,勘探孔鉆進至1585.3米處,孔內測溫最高167.94℃;鉆進至1624.01米處,探獲高溫高壓地熱流體,測得井口溫度高達160.2℃,井口壓力1.12兆帕,最大流量231.15立方米/小時,預計單井年可利用熱能量為11.45×108兆焦耳,折合標準煤3.9萬噸/年。經測定,地熱流體中富含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其中偏硼酸和鋰達到醫療價值濃度。
省內外地熱資源領域專家對項目進行論證后,認為該項目為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經驗,可有力推動我省地熱資源開發綜合利用,對實現山西乃至全國節能減排、可再生清潔能源利用、能源結構優化意義重大。
此后,項目組人員夜以繼日、分秒必爭,陸續完成了土地征用、勘測定界、工程勘察、環境評價、復墾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建成了山西高溫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科研示范基地。
磐石搏浪,風帆高揚。省地質勘查局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探索“政產學研用”合作新模式,在建成投產科研示范試驗電站的基礎上,結合深部地熱勘查專項實施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建設集地熱發電、供暖、養殖、療養、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基地,為全省“十四五”時期轉型出雛型再立新功,再展風采!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