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我國產能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天然鈾產能項目——“國鈾一號”示范工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成功生產出第一桶天然鈾產品。這標志著我國鈾資源開發正式邁入綠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時代。項目建成后,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核工業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
鈾資源是核能發電的核心燃料,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同時也廣泛應用于核醫學、農業輻照育種、食品工業保鮮及自動控制等領域。
“國鈾一號”示范工程采用國際領先的原地浸出采鈾工藝,通過地表鉆孔,向地下礦層注入含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溶浸液,使鈾元素在地下直接溶解,再提升至地表進行加工,成功解決了低品位高滲透礦床、溶浸流場再造等砂巖鈾礦地浸開采的世界性技術難題。相較于傳統的采鈾方式,這一創新技術不僅效率更高,也更適用于我國北方砂巖型鈾礦資源開發。
在智能化建設方面,該項目建成了國內首個地浸鈾礦山智能化遠程管控中心,將傳統生產模式升級為“千里之外,一鍵采鈾”的遠程管控新模式。同時,項目還建立了地浸大數據智能分析中心,通過對海量生產數據的采集、存儲和挖掘,精準分析抽注液量、鈾濃度及關鍵元素變化趨勢,預測浸出條件變化影響并制定優化方案。這不僅實現了生產的精準控制和節能降耗,更為核心生產決策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據悉,“國鈾一號”示范工程于2024年7月12日開工建設,僅用一年時間即成功產出產品,創下國內天然鈾產能項目建設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