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大氣污染防治、節能減排等政策,始終倡導“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的能源消費理念。2006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把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履行社會責任的重大戰略舉措,積極支持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穩步建設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在規劃建設、標準編制、技術攻關、交流合作及接電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截至2014年底,公司累計建成618座充換電站、2.4萬個充電樁,率先建成國內首個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快充網絡,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充換電服務網絡,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走在世界前列。
科學編制充換電網絡發展規劃。依據國家產業規劃,國家電網公司編制了公司“十二五”及2014~2020年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發展規劃,以霧霾治理任務重的京津冀魯、長三角等地區為重點,規劃建設“四縱四橫”(四縱:沈海、京滬、京臺、京港澳;四橫:青銀、連霍、滬蓉、滬昆)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快充網絡,覆蓋公司經營區域內全部示范城市。配合國家能源局,開展國家充換電設施發展規劃(2014~2020)編制,促進電網規劃建設與充換電設施發展相銜接,滿足充換電設施用電需求,保障我國充換電設施健康有序發展。
創新建立中國充換電標準體系。在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國家電網公司創新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領先的中國充換電設施標準體系,累計已編制發布了13項國標、18項行標和39項企標,并與美國標準、歐洲標準、日本標準并列成為當今世界4大標準體系,有力地提升了中國標準話語權;積極推動充換電標準國際化,參與正在制修訂的全部10項充換電國際標準,發起并承擔了IEC《電動汽車換電設施安全要求》和《電動汽車換電設施通用要求》2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實現了電動汽車領域由我國提出國際標準的“零的突破”。
始終堅持中國標準占領中國市場。隨著國外眾多知名車企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如寶馬、日產和美國特斯拉等,國外車企意欲采用其自有標準侵占中國市場,其中美國特斯拉宣稱沿京滬高速建設其超級充電站,如果美國或其他國外標準占領中國市場,我國所有電動汽車企業將不得不重新設計充電標準,對國家民族產業將造成災難性后果。國家電網公司始終堅持中國充電標準,積極與國內外車企開展技術交流與對接測試,加快完善充電接口中國標準,推動國家部委將4項充電接口國標納入免征購置稅檢測標準目錄,促成日產公司采用中國標準,特斯拉承諾采用中國標準,有力抵御了國外標準進入中國市場。按照中國標準建設的充換電服務網絡,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標準權威,保護了我國民族產業發展,維護了國家最高利益。
率先建成國內首個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快充網絡。選取京津冀魯、長三角等霧霾治理任務重、電動汽車發展基礎好的地區,在京滬、京港澳(北京—咸寧)、青銀(青島—石家莊)等高速公路建設快充站133座、快充樁532個,基本形成了“兩縱一橫”高速公路快充網絡,覆蓋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河北、河南、湖北等8省市,續行里程達2900公里,平均每50公里一座快充站。實現了我國充電設施建設由點到面、由城市擴展到城際的發展,為電動汽車走出城市、跨城際出行提供了綠色環保、方便快捷的充電服務。京滬高速快充網絡已于近期投入運營,京港澳、青銀高速將于2015年年初投運,對促進我國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設施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積極建設充換電示范工程。建成北京、青島、杭州、成都、新鄉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等一系列示范工程。北京建成充換電站72座、充電樁4260個,基本形成中心城區5公里綠色充電圈,服務電動汽車9599輛。投運北京市智能充換電網絡服務平臺、開發手機APP客戶端,實現充電導航、預約充電等功能,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便捷的充電服務。為保障APEC會議期間電動通勤車、出租車等會議用車的充電需求,建設了首都機場充電站、懷柔廟城出租車充電站和葛各莊出租車充電站,安裝充電樁224個,構建了APEC充電服務網絡,服務國際政要和市民旅客綠色低碳出行。青島建成充換電站9座,服務電動公交車1000輛;成都建成充換電站23座,充電樁500余個,服務電動汽車1300余輛。
持續開展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發。承擔國家863課題“電動汽車電能供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運行考核”等6項。建立了電池特性實驗室和智能用電檢測中心,研制多款充換電設備、立體式充電車庫、交直流、快慢充一體化智能充電樁、快換電池箱和充換電監控系統,建成了國際領先、規模最大、跨區域、全覆蓋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監控系統,所有充換電設施均可實現在線監測,為用戶提供智能充電預約導航、行車安全預警和用戶增值信息服務等功能。針對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建設,自主研發了新一代智能大功率直流充電機,具有輸出功率大(最大功率120千瓦)、輸出電壓范圍寬(直流200-500伏)、轉換效率高(輸出全程不低于94%)、防護等級高(滿足戶外惡劣環境運行)、一機雙充、輸出功率智能分配等特點,相關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了我國充換電裝備產業發展。
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發起成立了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擔任充電與服務專委會主任委員。建立了與國內外30多家電動汽車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機制。與上汽集團、東風公司、長安公司、北汽集團、比亞迪公司等合作開展電動汽車示范運營,推動電動汽車規模化應用。與寶馬、奔馳公司開展電動乘用車實路測試。積極參與APEC電動汽車充換電標準國際對話,推介中國充換電設施標準。在中德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組中,就電動汽車與供電系統間的通信、與智能電網互動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技術交流和標準研討。在有關部委的支持下,派出專家代表中國參加IEC標準管理局第六戰略工作組(IECSMBSG6)。
積極做好充換電設施供電服務。認真落實中央改革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開放充換電設施市場,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充換電設施,先后出臺《關于做好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報裝服務的意見》(國家電網營銷〔2014〕526號)和《國家電網公司關于簡化業擴手續提高辦電效率深化為民服務的工作意見》(國家電網營銷〔2014〕1049號),簡化辦電手續、縮短報裝流程,全力做好充換電設施接電服務。截至2014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共受理報裝申請3140件,報裝容量11.39萬千瓦,完成送電2826戶,接電容量9.57萬千瓦。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