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9月21日,由國家能源局、國際能源署主辦,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能源網承辦的“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為促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行業發展,由國家能源局、國際能源署(IEA)主導,自2016年開始發起“分布式能源國際合作示范項目推廣行動”。而召開“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研討會”則是行動計劃之一。“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分布式能源類型很多,包括光伏、風能、地熱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相比之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調節性能更優、綜合利用效率更高、應用前景廣闊。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隨著天然氣價格逐步市場化和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我們目前已迎來了天然氣分布式發展的難得機遇。
目前,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規模400萬,在建約500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500萬到3000萬千萬。業內認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既包括油氣體制改革加快、氣價進一步市場化、利好消息傳導到了下游的領域,也包括電力體制改革在深入的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全面興起,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創造了好的環境。 【查看原文】
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Laszlo Varro演講片段
幾周前在氣侯變化領域發生了非常重大的里程碑式的改變,中美共同批準通過了巴黎協定,這兩個主要的經濟體批準巴黎協定對全球都有重要的意義。巴黎協定提供了框架性的規定,我們需要結合中國現在的能源體系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相結合找出具體的目標。巴黎協定的批準相當于我們的登山隊已經到了大本營,離登頂還是很遠的,我們必須要適時調整當地的資源才能繼續沖頂。
傳統意義上低碳部署計劃是更多的用可再生能源、清潔煤技術以及核能,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的重點。對于可再生能源來說,它們最大的挑戰已經不再是成本了,最大的挑戰是它們使用的技術,包括發電技術跟傳統的發電技術完全不同以及電力的生產、并網的情況,使得電網必須要有靈活性才能完全進行并網。中國等一些國家是集中式的電網。集中式電網不代表沒有靈活性,在過去的一百年電網的設計都是圍繞傳統發電源,消費者是隨心所欲,想什么時候用電、用多少電由他們自己決定,后來把消費側也納入到電網整個的考慮之中,叫作需求側響應,這都是分布式的調節方式,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詳細】
國際能源署能源系統處的處長Simon Muelle演講:國際視角下的分布式能源
首先在分布式能源的集成整合方面是有成功的先例,這也是非常主流的趨勢,包括澳大利亞等國在這些方面經驗越來越多,澳大利亞正在對整個行業進行重構,50%的家庭都有自己分布式的光伏系統,所以這也是全球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有一些見效的政策可以激勵大家參與這樣的發展趨勢,也要求政府機構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做多部門集成方面難度是很大的,必須要讓它們的體制可以相互的協調。
強調最后一點,我們需要有效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也就是說要去承認地方市場其應有的作用,不僅要看國家層面的市場,而且要看到地方層面的市場,來看它們能夠對整個市場、整個體系做出怎樣的貢獻,來創造價值。 【查看原文】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演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分布式能源
在中國的能源發展里面一直有集中和分散的矛盾,大國企、中央政府甚至省級和地區級以及下面的經濟發展,都希望把項目放到自己手中來。所以現在一方面在搞大型的集中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又在鼓勵進行各種中小型設施的自備電場,包括很多設施由市里控制、縣里控制,這種情況下很多變成分布式能源了。
以前我們的建設基本上是以大型化、集中化為特點,包括電網建設,從高壓到特高壓,電網的跨度也越來越大,我們的煤電廠80年代只能生產5萬千瓦的機組,后來越來越大,到現在為止全世界最大的煤電機組都在中國,現在30萬千瓦以內的沒有人干了,都是60萬、100萬千瓦,這和我國的情況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對于煤電來說,大型集中化的效率會更高,同時能源供應系統也比較容易安排。 【查看原文】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處長王晶演講:中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政策與實踐
從2011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指導性文件下發到今年已經歷時五年,其發展并沒有達到當時發布政策時的預期,這里面既有政策問題,也有體制問題;既有天然氣行業本身的問題,也有其他行業投射到天然氣分布式領域的問題。
目前,業內認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既包括油氣體制改革加快、氣價進一步市場化、利好消息傳導到了下游的領域,也包括電力體制改革在深入的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全面興起,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創造了好的環境,我認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不同的國際機構對分布式能源的定義有所區別,但是無論定義如何千差萬別,有一個特點是共同的:分布式能源都是貼近用戶的,用戶側能夠實現就近供應。 【查看原文】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徐曉東演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走向未來能源的起點
對于一個電力系統、對于電網來說,電源最重要的特性不是火電、風電、核電、火電,而是它是不是可控的。電源是可控的,需要發電的時候可以發電,不需要發電的它就可以關閉或者是停下,這對于電網的調度來講是至關重要的。現在之所以在電力系統上出了不能消納的問題,除了體制和技術的原因,還有就是電源的可控性,如果電源不可控,對系統的價值就會少很多。
為了應對不可控電源對電網的沖擊,很多人都在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在這所有的方案中,我覺得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最好的,目前是最經濟、最合理、最現實的解決辦法。所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走向未來能源的起點,是走向未來能源的橋梁。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靈活性,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不受空間的限制。用句中國人過去經常講的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把一個小問題層層的聚集,最后變成大問題,交給大電網去解決,應當通過分布式能源的方式來解決。 【查看原文】
新奧泛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敏演講:把握互聯網能源發展機遇推動分布式能源升級發展
基于這么長時間對產業的認識,我們認為影響一個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技術、二是模式、三是體制。我們看到包括今天很多人做的分享,我們走過的路,我們在產業中探索了八年時間,和大家的感受相同,大家提到產業的發展瓶頸,包括并網難、售電難,實際上我們總結感受最深刻的可能還是發展模式的制約。
現在我們做的分布式能源,更多的還是采用單站模式,或者是分布式能源站的單站模式。所以在做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設時候,更多的是選擇一些天生麗質的業態,后來出現了數據中心、醫院、大型的綜合體、交通樞紐的業態,即便是這樣的業態,如果這些建筑如果出現問題,這些投資的效益也會受到很大的制約。但是我們要非常高興的看到,我們處于了非常好的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分布式能源升級發展模式破解瓶頸奠定了最為重要的技術上的基礎。 【查看原文】






王志軍
王志軍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曉雨
劉曉雨中美能源合作項目(ECP)主任

陳國軍
陳國軍四川能投分布式公司董事長

郭甲生
郭甲生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譚建明
譚建明華電福新規劃部業務主管

白一
白一北京燃氣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于彥顯
于彥顯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

馮軍
馮軍北京燃氣集團副總經理

溫凱時
溫凱時美國貿易發展署東亞區項目管理主任

馮江華
馮江華北京恩耐特分布式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敏
劉敏新奧泛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Christophe Dedet
Christophe Dedet法國ENGIE 集團中國區執行副總裁

韓曉平
韓曉平中國能源研究分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副主任

張玉清
張玉清原國家能源局副局長

楊雷
楊雷國際能源署署長高級顧問

Simon Muelle
Simon Muelle國際能源署能源系統處處長

劉建平
劉建平國家能源局規劃司處長

王晶
王晶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處長

Laszlo Varro
Laszlo Varro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

李俊峰
李俊峰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