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在京發布
10月30日下午,國際能源署(IEA)攜手中國能源網在京召開“國際能源署(IEA)報告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但與此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諸如空氣污染等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為實現這樣的雙重目標,推動能源轉型,以更高效和智能的方式來升級能源供應和消費,至關重要。 【查看原文】
致辭·朱明
今天分布式能源專委會和國際能源署聯合發布的中國分布式能源全景展望,是多年來雙方密切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今后深化合作的新起點。剛才我跟楊雷先生也就下一步的關于系統優化方面的合作,也進行了一些探討,我想那個題目可能更加具有挑戰性。所以我們希望雙方未來進一步加強溝通、推出更多的具有全球視野的研究成果,持續引領分布式能源行業蓬勃發展。
當前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保障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雙重挑戰的重要戰略舉措,并采取激勵政策推動其快速發展。中國也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將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綱領性的指導方針。 【查看原文】
致辭·趙華林
這一份報告的發布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是中國政府2015年11月加入國際能源署成為聯盟國之后,國家能源局與國際能源署三年合作框架下的最新成果。也是雙方合作的第一份報告,報告的發布對中國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將起到重大的指導作用。
環境保護是離不開能源的,過去我講過中國的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發展階段是第一性的。環境質量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說有什么樣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有什么樣的能源結構就有什么樣的環境結果。因此經濟結構不變、能源結構不變,我們很難預測環境質量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能源結構問題是非常重大的問題,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新興能源是國家的七大或者是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綠色產業發展里面非常重要的內容。 【查看原文】
致辭·楊雷
我們發現企業都已經把這事干起來了,但是學術界甚至包括政府部門還在討論什么是分布式能源,這也是這報告試圖回答的問題——即我們現在的能源環境下,分布式能源到底是有什么樣的內涵和外延。其實在我們征求專家意見的時候,我們的報告有40多位專家給我們進行了認證的審議、返回了意見。
這報告里面大概有將近20個案例的分析有國內也有一些國外的。我們通過分享這一些最佳的實踐來激發大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能夠把這事情做的更好也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試錯。也希望這報告能夠引起地方政府更加的重視,因為我們覺得他們才是分布式能源發展或者下一步因地制宜的火車頭。 【查看原文】
總結·涂建軍
我們是希望這報告對中國政府未來的決策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所以我們對中央政府有所建議,這個建議就是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呼喚電力行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就短期而言支持分布式能源公平的接入相關能源基礎設施,以及透明公開可預期的上網電價,另外政府制定明確的技術標準來保證數據的獲得。我們正和國家統計局能源司正在做中國能源統計數據方法論與國際上的相關范例的比較研究,這成果明年是可以發布的。
分布式能源對電網會存在的一定影響,包括在安全可靠、穩定性方面的技術層面的影響,還有利于降低已有電網線路利用率可能的負面影響,我覺得這一方面不容回避也不容質疑,分布式能源需要作為未來電網規劃的一個重要的考量的要素和依據。 【查看原文】
《展望》發布·Simon Mueller
首先我們是怎么想到要做這話題的,事實上我們一開始逐漸的深入在研究這話題的時候,我們對到底什么是分布式能源要給它做一個清晰的定義,這個定義事實上也是我們整個項目的一個進展的過程當中一直伴隨的內容。
目前,能源技術越來越智能了,也越來越清潔了,供應側走向了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而在需求側,電的負載量變得更大,對需求側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應用和推動者。現代分布式能源系統對分布式能源資源進行智能組合、優化能源服務、增加可靠性、提高經濟性和可持續性。
總體來講,現代分布式能源是在靠近用戶側對能源資源進行智能組合,增加能源服務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并降低其環境影響的能源系統。 【查看原文】
《展望》發布·馮麗雯
實際上分布式能源這個概念是在90年代最初的時候是有一個叫WADE的國際組織引進中國的。到2000年以后,分布式能源概念才逐步的建立起來。嚴格來說這16年里,傳統能源都認為分布式能源是一個補充。到現在,我覺得中國政府現在給分布式能源政策環境是很好的,成本趨勢也在迅速的下降,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以分布式光伏為例:中國分布式光伏近兩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17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已超過1700萬千瓦,分布式占比不斷擴大。而地方政府現階段是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的火車頭,大量的地方優惠政策和補貼,確實在分布式能源發展過程中間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查看原文】



Simon Mueller
國際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系統處處長

Bernard Samuels
殼牌(Shell)中國區天然氣副總裁

蔣莉萍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

馮麗雯
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

楊雷
國際能源署(IEA)署長高級顧問

涂建軍
國際能源署(IEA)中國合作部主任

丁志敏
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副司長

趙華林
國務院國資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朱明
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司長

Christian Romig
英國駐華大使館的新能源及能源改革主管

徐曉東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

洪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

劉敏
新奧集團高級副總裁、新奧泛能網絡科技總裁

劉小詩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

何肇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

郎東曉
石油工業出版社圖書營銷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