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轉眼即逝,一年又過去。在這過去的一年中,電力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不管是新電改還是火電下調上網電價,亦或是中電投與國核技重組等,無不是賺足眼球。在此,小編沿著今年電力行業的熱門關鍵詞,回顧整理了這一年中行業內的重大事件,以便進一步掌握理清過去一年電力行業的發展情況。

從國發2002年5號文,到中發2015年9號文。電力體制改革歷經十三載,終于重裝上陣。3月,《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標志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大幕開啟。
新電改方案"三放開、一獨立、一加強"的總體框架已基本確定,關鍵在下一步實施細則和試點推進。11月底,為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等6個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文件。其中對9號文重點改革都提出了明確的意見。

4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會議決定,為降低企業成本、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經濟增長、有扶有控調整產業結構,適當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
一是按照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約2分錢。
二是實行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將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減輕企業電費負擔。繼續對高耗能產業采取差別電價,并明確目錄,加大懲罰性電價執行力度。
三是利用降價空間,適當疏導天然氣發電價格以及脫硝、除塵、超低排放等環保電價的突出結構性矛盾,促進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

10月9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批復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首個監管周期輸配電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這是我國第一個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測算的、能夠直接用于電力市場交易的省級電網獨立輸配電價。
這標志著全國第一個省級電網獨立輸配電價體系在北部邊疆內蒙古成功建立,是我國第一個按照 "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測算的、能夠直接用于電力市場交易的省級電網獨立輸配電價,為"放開兩頭"、推進發電和售電價格市場化創造了必要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也是繼深圳之后,首個我國省級輸配電價獲批,標志著新電改加速。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要確保相關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并督促電網企業進一步加強管理、約束成本、提高服務水平。

5月7日,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主體工程正式澆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它標志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ACP1000)的全球首堆工程正式開工。
“華龍一號”是完全滿足三代核電技術指標的中國自主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先進性和經濟性。“華龍一號”滿足國際最高安全要求,安全性是其顯著的優勢。它全面平衡的貫徹了縱深防御的設計原則,設置了較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在安全性上完全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甚至在很多安全指標上還超越了現有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
“華龍一號”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它是中國核工業60年堅持自主創新的結晶之一,是中國核電站反應堆家族的“名門之后”,所采用的都是經過實踐考驗的或經過詳細的試驗驗證的成熟可靠技術,降低了核電站在建設工期和質量上的風險。華龍一號”具有良好的經濟性。除177堆芯可使發電功率提高10%、降低工期與質量風險、采用國產設備控制成本外,“華龍一號”的設計壽命為60年,堆芯采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
“華龍一號”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為落實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開工為第三方合作提供了可參考的模板,實現了中國核電“造船出海”,為中核集團海外核電市場布局創造了更多更好的機遇。

7月15日,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組建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正式掛牌。國家電投的成立將使國家核電三代核電領域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與中電投的核電產業布局有效結合 ,進一步推動我國先進三代核電技術發展,以及在全球核電領域的技術影響力。
國電投的誕生,將有效實踐由內生的科技力量引導能源企業發展,持續推動能源革命的發展路徑。
重組后,中電投集團享有的政策及相關資質、權限由國家電投承繼;國家核電作為國家電投的控股子企業,將成為整合核電資產業務的平臺,并繼續按照《國務院關于組建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2007〕35號)等文件要求,承擔國家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戰略任務。
國家核電要在全行業進行定位,與國內國際核電巨頭比肩,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產業基礎和平臺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電投資運營商和能源工程技術服務商,成為行業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11月30日上午,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據了解,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是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五中全會關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政策應運而生,由南方電網公司深圳供電局、招商局集團招商地產、中廣核集團能之匯投資有限公司、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前海控股公司聯合組建,注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主要負責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范圍內配售電及從事綜合能源供應等業務,將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快速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作為由5家企業共同出資創建的混合所有制供電企業,前海蛇口供電公司匯聚了電力、能源領域多家優質企業的資源,通過各方的股權合作,致力于打造具有高效法人治理結構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供電企業轉型升級。五方資本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強做大。為更好地滿足前海未來發展對供電的需求,前海蛇口供電公司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現代城市電網為目標,完成了前海電網綜合能源供應、輸電網、智能配電網等系列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