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快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使得農村地區的電力需求日益增長,因此國家積極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工程,以期提高農村供電質量。傳統農村電網設施陳舊老化、線路損耗大、供電可靠性低,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農村產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技術具有成本低、可再生、應用范圍廣等優勢,因而農村地區應加強政策引導與經濟支持,強化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將新能源技術應用于農村電網改造工程中,推動農村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加強政策引導與經濟支持。地方政府應制定新能源發電接入農村電網的技術規范,明確電壓、頻率等技術指標要求,避免因技術標準不統一出現電網故障和安全隱患,確保新能源發電安全、穩定地接入農村電網;出臺與農村新能源電網項目建設、運維等相關的法規,規范項目建設和運營流程,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規范市場秩序,保障農村新能源電網項目的建設質量和運營安全;向投資農村電網改造企業提供土地使用便利,優先保障農村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用電需求;通過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間的方式完善項目審批流程,提高項目推進效率,實現企業盈利與農村電網發展互利共贏。
地方金融機構應該根據項目實際收益情況,將還款期限延長至15-20年,減輕項目運營初期的還款壓力,確保項目施工方有足夠的資金實現長期穩定運營;提供低息貸款,加大對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研發專門的農村電網改造貸款產品,降低項目融資成本;探索創新農村電網改造專項債券等融資模式,通過向社會投資者募集資金來拓寬融資渠道,為農村電網改造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地方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直接投入力度重點扶持農村電網改造工程:設立農村電網改造專項資金,專款專用于鋪設新型輸電線路、升級老舊變電站設備等農村電網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資金向地形復雜地區傾斜,優先保障其電網改造需求,確保電力能夠穩定輸送到偏遠村落;給予參與投資企業稅收減免優惠,根據項目發電量和投資規模給予投資主體相應補貼,降低企業投資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電網改造。
強化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新能源企業應該致力于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等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光電轉換效率,研發光伏組件封裝技術,提高光伏組件的穩定性以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維護成本,實現能源優化配置;采用智能變槳距技術研發新型風力發電機,使風機更好地適應風速和風向變化,提高發電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風力資源進行精準預測,根據預測結果提前調整風機運行參數,有效減少風力波動對發電量的影響,提高風能資源利用效率和風力發電的穩定性、可靠性;研發新型生物質氣化技術,不斷創新生物質能發電技術,并開發高效的污染治理技術對生物質燃燒過程中污染物的生成加以控制,提高生物質能轉化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電網公司應該建設智能變電站,智能化監控和管理變電站設備,提高電網的運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通過智能電表和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用戶與電網之間的雙向互動,用戶可以合理調整自身的用電行為,電網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優化電力分配;研發新型儲能系統與新能源發電系統的協同控制技術,實現儲能系統的優化運行,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電網企業應該與新能源企業加強合作,集中優勢資源開展新能源技術研發工作,共同設立專門的研發中心;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共同承擔研發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及時獲取新能源前沿技術及研究成果,并將其轉化為電網改造過程中的實際生產力;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以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方式,吸引能夠將新能源技術嵌入電網改造過程中的研發人才,為其提供住房保障、提高薪資待遇;加強對農村新能源電網項目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嚴格監督電網項目的規劃、建設環節,促使項目施工方按照規劃和設計要求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建立健全項目評估、考核機制,引入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化手段對項目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修正電網改造工程中的資金使用不明、環境污染等不合理行為,確保電網改造項目完成后能夠實現預期目標,提高項目整體效益。
(作者系廣西城市職業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