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導工程100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馬達轟鳴。工人們有的鋪草,有的壓草,一個個草方格展現在眼前。另一邊,沙障鋪設機將蘆葦秸稈嵌入沙子中,用一個個“田”字格將流沙鎖住。
巴彥淖爾市是“三北”工程的重要戰場。近日,科技日報記者深入巴彥淖爾市沙漠腹地、黃河岸邊以及田間林場,探尋這座城市在防沙治沙攻堅戰中的創新實踐。
治理成果顯著
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20萬千瓦光伏項目區,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安裝光伏支架和組件,為即將進行的電氣安裝調試和板下生態治理施工做準備。
“項目6月底整體完工,投產后,板上年發電量達3.6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2.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65.6萬噸、氮氧化物73.4噸。板下還種植了黃芩、沙棘等林草作物,形成了穩定防風固沙帶,達到‘生態+產業’雙贏。”該項目經理李志全介紹。
成立于1960年的國營新華林場是“三北”防護林體系眾多林場之一,經過三代林場人的接續奮斗,這里的荒漠逐漸變為林海。2023年6月至今,國營新華林場構建起“草固沙、喬鎖邊”立體防護體系,采取“林場引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手段,集中殲滅5000畝沙地,累計栽植植被265萬株,林草覆蓋率由2023年的65%增長到如今的88%。
沿著黃河岸邊前行,記者來到磴口縣劉拐沙頭,這里是烏蘭布和沙漠與黃河“握手”的風沙口。過去,這里植被稀少,大量黃沙傾入黃河,造成河床逐年抬高。如今,這里綠意盎然。南北長約6公里、東西寬約17.5公里的灌喬草阻沙帶郁郁蔥蔥,像一道綠色長城,阻擋著風沙侵襲。
從2008年開始,磴口縣在該區域先后實施了流拐沙頭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項目,完成灌木造林5.35萬畝、封沙育草8.1萬畝。2023年以來,當地加大了對該區域的投入治理,又相繼實施了西部荒漠綜合治理、“三北”六期等項目,完成灌木造林5萬畝,退化林修復0.77萬畝,森林撫育4.38萬畝。
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何文強站在高地上,指著灌喬草阻沙帶介紹道:“我們還與內蒙古阿拉善盟在沿黃岸線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一體化推進阻沙入黃治理。項目區總治理面積18.45萬畝,其中磴口縣境內17.05萬畝、阿拉善盟境內1.4萬畝。”
創新治沙模式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巴彥淖爾市因地制宜,創新出多種治沙模式,為沙漠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光伏+梭梭”“光伏+四翅濱藜”“光伏+檸條”模式,讓沙漠成為了綠色能源寶庫。在磴口縣的沙漠(沙地)治理區,工人們通過拉大光伏板間距、抬高板前高度、擴大板后間距,在光伏板之間預留空地,栽植具有產業優勢的抗旱節水沙生灌木——梭梭、四翅濱藜,接種肉蓯蓉等舉措,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不僅實現了生態修復,還為農牧民帶來了經濟收益。
內蒙古巴彥淖爾蒙能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磴口縣85萬千瓦子項目區,就是這一模式的成功范例。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運行周期內年均上網發電量可達14.5億千瓦時,完成生態治理面積約2.6萬畝,實現了新能源開發與生態治理的雙贏。
此外,巴彥淖爾市還創新打造了“工程固沙+灌木造林+經濟林+林下經濟+濕地保護修復+沙漠旅游+農牧民利益聯結”模式、“渠林路田”防護林網模式等,不僅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經濟產業鏈,還解決了林與地爭肥、搶光等問題,既實現了擴綠興綠,又保障了糧食安全。
鼓勵全民參與
巴彥淖爾市將“三北”工程攻堅戰打成一場全民戰役,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廣大農牧民齊心協力,共同防沙治沙。
當地政府制定出臺了《巴彥淖爾市推進“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十條措施》《巴彥淖爾市推進“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獎勵辦法》,對攻堅戰予以支持,對參與攻堅戰的旗縣區、科研團隊、合作社、農牧民予以獎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政府部門積極為參與公益造林治沙活動的社會組織和企業提供幫助。引進綠基會、環基會、螞蟻森林等社會組織和華能等企業參與防沙治沙。
與此同時,巴彥淖爾農機生產企業也積極投身治沙事業,自主研發治沙機械裝備。目前,當地農機生產企業已成功研制出履帶式多功能植樹沙障車等8種壓沙機械,配置自卸車斗、水罐、高壓水泵、仿型壓草輪、開溝裝置等,功能豐富、性能優化。巴彥淖爾市積極推廣應用這些治沙機械裝備,推動全程機械化作業,全市治沙機械化率達到60%以上,較傳統人工治沙效率提高5倍以上。
廣大農牧民是防沙治沙的主力軍。他們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參與工程建設,在工程固沙、林木栽植、管理管護過程中,以“以工代賑”的形式獲得收入。內蒙古王爺地肉蓯蓉產業治沙示范基地工人楊女士說:“我退休后來這里工作,既能為治沙出一份力,又增加了收入,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據統計,2024年以來,累計有60多家企業、50多個合作社、29支基層勞務服務隊、3.7萬余名農牧民參加到防沙治沙事業中,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巴彥淖爾市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海維表示:“今年,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進‘三北’工程建設,完成林草生態建設800萬畝以上,堅決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