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減少4800個檢修人工時,降低氣化爐檢維修費用700余萬元,裝置已連續穩定運行970余天……7月17日,記者從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石化”)獲悉,“高摻焦比環保型POX裝置成套工業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在近日舉辦的首屆科技創新大會上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近十年來,國內多家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嘗試采用石油焦制氫技術,但摻焦比長期在50%以下。
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在設計時按照全國首套100%石油焦制氫條件設計,但建成后想要實現100%摻焦比,并沒有任何經驗可循。
為徹底攻克石油焦制氫摻焦難題,保障項目穩定運行,廣東石化以胡軍印勞模工作室為核心,成立技術攻關團隊,研發石油焦制氫裝置。勞模工作室帶頭人胡軍印介紹,他們針對石油焦熱值高、灰熔點高、灰分低、反應性差的特性,反復分析氣化爐運行的狀態參數,與專利商多次溝通討論,精準制定石油焦摻燒方案、氣化爐順投方案等,并組織生產操作骨干開展“桌面推演”,確保專項方案能夠精準落地。
開工投產后,技術團隊依據方案將摻焦比由0%逐步提升至80%。之后,他們又先后攻克了彈丸焦難以破碎、系統高硫腐蝕、鋼棒腐蝕斷裂、成漿困難、料漿反應活性低等技術難題,制成濃度合格、品質穩定的成品漿,保障氣化生產穩定。
該公司石油焦制氫部主任陳文超介紹,2023年8月以來,他們通過摸索調整氧煤比、大幅調整系統PH值,改造升級灰水、灰漿系統管道材質,實現85%以上摻比、85%以上負荷穩定運行。
2024年,他們還創造性實施了“順投”運行模式,顯著節省了氣化爐“倒切”成本,提高了系統運行質量,不僅打通了困擾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的痛點和堵點,也創下了檢修周期176天的國內同行業最高紀錄。
“項目解決了高硫、高金屬、低市值的‘兩高一低’彈丸焦資源化利用難題。”陳文超說,自投料以來,石油焦制氫裝置已連續穩定運行970余天,持續為廣東石化輸送近50億標方高純氫氣及燃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