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瓜州縣積極搶抓“雙碳”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地理區位、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等優勢,全力推動“風光火儲氫”多能互補、“發輸儲用造”協同發展,從“追風逐日”到“產業成鏈”,構建起了多能互補、綠電共享的發展格局,在“風光無限”的綠色轉型中為縣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向“西部百強縣”宏偉目標不斷奮進。
在瓜州縣北大橋現代高載能產業園寰泰工業瓜州有限公司的超級工廠內,一排排形似集裝箱的巨型裝置靜默矗立。它們并非普通的貨柜,而是全球領先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如同為電網裝上“緩沖閥”,可以化解風電的間歇性波動。這些儲能柜單臺功率750千瓦,相當于儲存了16個家庭一周的用電量。而且它們能以20年超長壽命,將戈壁灘上桀驁不馴的風電馴化為穩定綠電。
“全釩液流電池是一種新型的電化學儲能裝備,它具有綠色、環保、高安全性、充放電次數多、殘值利用率高等優點。更多的適用于大型的電力儲能領域,未來在長時儲能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寰泰工業(瓜州)有限公司質量部副經理徐海東說。
2021年11月,寰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瓜州縣簽約總投資10億元的儲能全產業鏈項目。2023年,寰泰儲能基地建成投產,成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全釩液流電池生產基地之一,每年可生產百兆瓦級儲能設備。
“目前我們在瓜州有兩家工廠,一個是位于北大橋的儲能工廠,還有一個是位于柳溝的電解液工廠,整體推動集團向全產業鏈方向發展,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同時,我們也依托上海的技術優勢、瓜州的地域優勢以及廣袤的河西走廊的市場優勢,去更好的服務于市場,致力于河西走廊綠色經濟帶的發展。”寰泰工業(瓜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奎說。
兩千年前,瓜州是絲路駝隊的驛站;兩千年后,這里成為“西電東送”的樞紐。長風幾萬里,吹過瓜州戈壁的,不再是荒涼與寂寥,而是綠色發展的澎湃動能。
瓜州橋灣,電網縱橫,電流奔涌。甘肅酒泉—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祁連換流站是我國首條大規模輸送清潔能源的外送通道。工程2015年5月18日核準建設,2017年6月23日正式投運,已累計向華中地區輸送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大關。
“在現有常樂電廠4臺機組調峰電源支撐下,祁連換流站每小時的輸送功率最大可達600萬千瓦,迎峰度夏期間日送電量可達1億千瓦時以上,送端輸電能力從建成初期的80萬千瓦時持續提升,2024年外送電量348億千瓦時。截至目前,向華中地區累計外送電量達2036億千瓦時,其中本年度外送電量148億千瓦時,對全國電力保供和電網供需平衡穩定運行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祁連換流站運行專責李洋說。
近年來,瓜州縣充分利用新疆、青海、甘肅三省電網樞紐的有利地形,集中打通電力外送通道,建成±800千伏換流站1座,750千伏變電站2座,330千伏變電站26座,目前在建330千伏變電站(升壓站)2座,成為國內電網建設密度最大的縣份之一。
新能源的致命弱點在于“看天吃飯”——風起時電力過剩,風止時供電中斷。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從調峰電源精準“削峰填谷”、儲能研發攻克“電力消納”技術難關,再到智能電網織就高效輸送網絡,瓜州正用全產業鏈協同“組合拳”,打破自然稟賦的桎梏,一幅 “風光常續、電盡其用”的新能源圖景正在戈壁灘上徐徐展開。
當下,瓜州縣正加快現有100兆瓦/200兆瓦時飛輪、磷酸鐵鋰混合電站和97.5兆瓦/390兆瓦時全釩液流儲能電站建設,探索氫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級電容儲能等新型儲能,全力推動全釩液流等大容量、中長時間尺度儲能技術示范,為電網提供調峰、調頻、調相等支持,力爭2025年年底儲能達到450萬千瓦時、2030年突破1000萬千瓦時。同時,積極推動電網建設,加快完成瓜州330千伏等變電站擴建,爭取北大橋110千伏變電站、柳溝110千伏開關站等年內開工,力爭將西湖區域750千伏變電站納入國家電力規劃,進一步提升電網接納能力,打好消納和外送基礎。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