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消息,在今天舉行的2025光伏行業供應鏈發展研討會上,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副主任朱曉崗介紹了光伏組件及原材料質量情況。
他表示,光伏組件質量方面,2017年-2024年,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合格率有明顯的下降,特別是在2023年底開始,該時間節點與行業整體降本、降價格有高度的一致性。2025年,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調查企業36家,共計69個批次組件,其中不合格組件11個批次,機械載荷不合格5個批次,光電轉換效率不達工信部制造條件規范的是8個批次,功率不達標是3個批次(銘牌5‰)。
朱曉崗談到,光伏玻璃關乎組件安全性能,一直是調查的重點產品,2014年-2016年的連續抽查,對光伏玻璃質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進入2022年以后,光伏行業進入降本通道,光伏玻璃合格率回到行業發展初期水平。
他表示,不合格項目由行業起步階段鍍膜液水平不穩定引起的濕凍試驗不合格,發展為玻璃厚度走下公差,碎片狀態、彎曲強度等項目的不合格。最新一次調查共計10個批次,仍有3個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為彎曲強度。
朱曉崗還談到,邊框產品的合格率一直都不理想,2022年不合格項目主要是化學成分不達標。隨著降本增效的進程,邊框合格率進一步下降,主要表現為化學成分不合格,膜厚下降。最新一次調查共計20個批次,合格率低于50%,不合格項目主要為膜厚及邊框尺寸(壁厚)。隨著壁厚不斷減薄,目前出現的機械載荷測試失敗以及電站客訴不斷增多。
“焊帶產品的合格率是近幾年下降比較多的產品,焦點主要是成分不合格。”朱曉崗表示,最新一次調查共計61個批次,其中26個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仍然集中為錫鉛含量比。此外,雖然膠膜產品在歷年的調查中合格率很高,但隨著降本增效的進程,也出現剝離強度、面密度不達標等情況。最新一次抽樣共計51個批次其中POE合格率80%左右,EVA合格率85%左右,EPE合格率低于80%,問題主要集中在克重(面密度)、剝離強度。
值得注意的是,接線盒2025年調查29批次樣品,調查整體合格率為低于50%。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旁路二極管熱性能試驗和旁路二極管熱失控試驗。
朱曉崗提出了六點質量提升建議,包括:加快指導性指南類文件的出臺,明確各級光伏項目性能指標,特別是結構安全指標的適用范圍;加強各級分類監管抽樣,形成全產業鏈的監管抽查,特別是在電站終端的監管抽樣,形成全國光伏產品信用體系;提升采購及評分的要求,嘗試按照不同應用環境進行分類采購,增加對原材料性能的關注,和新產品(包括原材料創新應用)的驗證證明,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集采招標制度;增加監造及驗收的力度,監造時更注重材料真偽的辨別,到貨驗收時增加檢測機構的能力考核和數據準確性的評估;增加電站巡檢檢測,對不同時期存量電站進行回頭看的巡檢檢測,以檢測結果來對供應商進行信用管理,評級管理;鼓勵使用戶外實證及更符合戶外實際使用的新標準和新方法,新標準及新方法可用于采購、驗收、電站巡檢等多種質量控制的途徑中。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