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氣價格上調的刺激下,頁巖氣概念股上演上漲行情,但并無公司業績支撐。
在跟隨大盤亦步亦趨走過“紅五月”和“黑六月”之后,頁巖氣概念股終于在國家發改委上調天然氣價格消息的推動下跑贏了大盤。
概念股“虛”漲
從7月10日上調天然氣價格至12日,設備技術服務商中的杰瑞股份上漲2.38%,江鉆股份上漲4.24%,通源石油上漲10.72%,神開股份上漲6.98%,海默科技上漲7.22%;在勘探軟件及技術服務商中,恒泰艾普漲幅10.18%,潛能恒信3日累計漲幅8.2%。
雖有多家券商聲稱,中國頁巖氣的上游開發將受益于天然氣價格上漲,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中國,頁巖氣還僅僅是個概念。所謂的頁巖氣概念股雖然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但是這些公司的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例如中期財務報表顯示江鉆股份的利潤同比下降9.29%。短暫的頁巖氣概念股股票熱,僅僅是市場投機者的一廂情愿而已。
開發未成規模
中國政府對頁巖氣開發寄予厚望,提出要在2015年讓頁巖氣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雖然由“三桶油”和第二輪頁巖氣中標企業組成的大軍已經進駐四川、貴州、重慶、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地的眾多區塊,但是中國的頁巖氣開發至今未成規模。
“三桶油”占有質量最好、地質數據最為完善的頁巖氣區塊,而且與殼牌、道達爾、康菲、雪佛龍和埃尼等國際石油公司進行合作,但是幾年下來僅僅打了約100口勘探井,年產量僅有0.5億立方米。按照這種產量規模,中國不可能實現2015年的頁巖氣產量目標。
“三桶油”尚且如此,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中獲得19個區塊勘探權的16家企業的進展則更加緩慢。這些企業所處的區塊中幾乎沒有可查地質資料,資源條件和基礎設施普遍較差,而且由于勘探開發成本高,很多企業的資金也沒有到位。這16家企業包括了6家央企,8家地方國企和2家民企。真正進入實質性勘察階段的僅有7家企業,其他企業或是正在制定勘探方案,或是正在進行野外考察。
先天不足的困境
中國頁巖氣資源的可采資源潛力為2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不過中國頁巖氣開發企業卻面臨著美國同行所沒有遇到的問題。美國的頁巖氣礦埋藏深度大多在1000米至2000米,但是中國四川地區的頁巖氣礦藏的深度普遍在3500米以上。同時,由于中國所處大陸板塊內部結構破碎,頁巖氣成礦條件和質量都不同,進一步加大了勘探和開采難度。
頁巖氣開發中要消耗可觀的水資源,如何有效地進行水資源管理也是中國開發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水力壓裂階段,頁巖氣單井耗水量可達18000噸。無論是在交通不便、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礦區,還是在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的新疆準噶爾盆地,頁巖氣開發企業都會遇到用水難題。
在天然氣的中下游產業鏈上,美國自2005年以來管網的建設已經充分完成,全國共53萬公里天然氣運輸管道。根據美國法律,管道公司獨立于上下游企業,僅能收取管道運營費用,而且天然氣行業企業可以平等地使用天然氣管道。
中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十分落后,而且主要被掌握在中石油的手中。全國第一條連接頁巖氣田和大型管道之間的頁巖氣管道剛剛破土動工。
由于鉆井技術服務團隊的專業化運營,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可以進入美國的頁巖氣行業。據統計,有6800家中小企業活躍在美國的頁巖氣開發領域,而且美國頁巖氣產量中的85%為中小企業所貢獻。中國的大企業在頁巖氣開發技術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勿論中小企業面臨的技術困境。在近期結束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國也表達了希望通過投資美國頁巖氣開發領域獲得相關開發技術的意愿。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