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中煤能源發布限產消息雖然在起初引起了動力煤期貨市場不小的沖動,但在隨后信息的充分交互后,現貨市場仍然保持著理性的預判。盡管此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監局聯合下發特急明電,明確遏制煤礦超能力生產,市場人士對“大企業減產、政令限產”的預期,并沒有那么高漲。
“環渤海港口四大戶煤炭發運量一點也沒少”。 秦皇島港市場分析人士近日對記者表示,現在下游庫存偏高,需求也不是很好,大企業減產對動力煤現貨市場特別是下水煤市場的影響還看不出來。
中煤能源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該公司商品煤產量同比減少0.7%;煤炭銷售量同比減少5.3%。公告顯示,8月,中煤能源決定將2014 年度的原煤計劃產量(含工程煤)調減約10%,調整后的原煤計劃產量將較2013年的原煤實際產量減少約5%。
從中煤能源公布的數據看,7月,煤炭銷量同比減少5.3%,減幅大于產量減幅。業內人士給出的解釋是,上半年中煤能源煤炭庫存一直很高,本有意減產,但其上半年自產煤同比增加2.8%,“減少的銷量是由于小煤礦紛紛停產,中煤能源從這些小礦收不上煤,所以銷量下降較多”。
另一家央企所屬煤炭上市公司中國神華,雖然7月自產煤數量小幅度增長,但煤炭銷售量降幅高達53.5%,下水煤降幅也在50%以上。
神華對煤炭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下水煤即北方四港(黃驊港、秦皇島港、天津港、曹妃甸港)下水煤上。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神華今年7月的下水煤數量減少了一半多,這對穩定市場價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業內人士也給記者算了筆賬,如果按媒體報道的神華在今年后5個月共減產5000萬噸,其在朔黃線的運量必定減少,因為大秦線為國鐵,通常為了保證下一年的鐵路運輸車皮,企業不會輕易減少國鐵運量。而朔黃線運量將在今年8月至12月中,每個月中平均減少1000萬噸,即平均每天減少33萬噸。由此,神華限產對下水煤市場能不能產生影響,就要看朔黃線鐵路外運量是不是減少。
假設大企業限產措施落實到位,進口煤就可以得到喘息機會。這是限產不一定能夠產生預期效果的另一個因素。早有傳聞的進口煤質量標準被視為國家抬高進口煤門檻的政策,進口煤量價都會“抬頭”,這也是國有煤炭企業擔心的。
業內人士認為:“從這個角度看,減產限產是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多渠道想辦法,不是一兩家大企業單純把量減下來就行的。”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