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其改革面臨著巨大的風險與阻力,推動電力改革走向深入成為了亟待破解的難題。借助國企改革的契機,找準下一步電改的方向和切入點,對于電力體制的改革至關重要。
在電改方法論上,必須跳出簡單地把國家電網拆分并私有化的狹隘思路,從中國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安全出發,走出一條法人所有權背景下,在保持國家電網整體化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改革和資本化重組走上現代公司制度的創新之路,通過資本市場和公眾公司的途徑實現電力企業的鳳凰涅槃,讓電力這樣的國家基礎產業像大船掉頭那樣平穩地在市場化的海洋中實現轉型。
在電改總體思路上,由于電力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其改革應該與政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同時推進,要將電力體制改革與發電、輸電、配電、售電等各個環節相結合,與規范市場秩序、培育市場主體、優化市場結構、改變管理方式、政府職能轉變等各項改革工作統籌推進。
電力改革應堅持市場化的導向,從售電側引入競爭則是電改市場化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應推進配、售分開,構建多個購電主體,售電企業直接向終端用戶放開購電選擇權,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從售電側引入競爭,就要全面推進大用戶和廠商直接見面,借國網“跑路”,國網只收過網費。用戶和廠商直接見面有利于促進合理價格機制的形成、合理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促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完善。
目前,電力交易試點僅在我國少數省份、少數企業之間開展,電量交易規模非常有限,僅占社會用電總量的千分之幾,并且電力大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主要采用政府指導、自由協商的方式。下一步除了要增加電力直接交易的省,擴大大型重化工企業直接購電的數量外,還可以鼓勵醫院、社區、學校、政府部門等用電單位和發電廠商直接見面。
在改革順序上,可以采用從大用戶至小用戶逐步放開的方式,最終實現所有的電力用戶都可以自由購電。最近,電力市場的交易平臺也成功搭建起來。3月1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揭牌成立,這是推進形成電力跨區跨省交易機制的重要探索。下一步可以在京廣兩地交易中心試點成功、運行成熟后,總結推廣兩地的成功經驗,在全國各地搭建多個區域范圍內的電力交易平臺。
在我國電力市場的拓展中,我們不僅要培育那些買質優價廉的電為自己所用的大用戶,更重要的是培育那些買電的目的是為了賣、買電的目的是為了“倒”的中介機構和售電經紀公司,它們才是電力市場的基層營銷組織。它們不僅能夠通過電力市場的專業分工培育出一支專業化的售電隊伍,不僅為大用戶進行電力產品經紀服務,而且還可以把居民小區、學校、醫院、政府部門等單位的用電服務及銷售統一組織起來,真正在用電側實現“多買多賣”的市場體系。這樣方能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通過雙側競價使消費者和用戶得到質優價廉的產品和服務。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