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訊[3966期]2025-08-01
-
7月份我國制造業PMI為49.3%
8月1日訊,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1日發布數據顯示,受制造業進入傳統生產淡季以及部分地區高溫、暴雨洪澇災害等因素影響,7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3%,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
-
國家能源集團四川公司連續5天單日發電量破億
7月中旬以來,四川區域遭遇階段性高溫濕熱天氣,局部日最高氣溫達40攝氏度以上,全省用電負荷大幅攀升。國家能源集團四川公司12臺火電機組全部高負荷運行,日平均負荷率80%以上,其中,7月23日至27日,連續5天日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連創迎峰度夏以來單日發電量新高。
-
江西尋烏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
江西尋烏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建成后年發電量15億千瓦時。7月27日上午,國家抽水蓄能“十四五”重點項目——江西尋烏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啟動建設,建成后年發電量可滿足約75萬戶家庭年用電需求,年節約標準煤47萬噸。該項目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總投資79.67億元。
-
BigMint:上半年全球煉焦煤貿易同比下降6%
據BigMint 7月25日發布的信息,2025年上半年,全球煉焦煤貿易量降至1.724億噸,較2024年同期的1.826億噸下降6%。這一下降是由鋼鐵生產減弱、國內煤炭供應增加以及貿易流向變化共同驅動。
-
國家能源局:統調電廠存煤可用30天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7月31日在國家能源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總體平衡偏寬松。7月份以來日均調度煤炭產量保持在1200萬噸以上。目前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超過2億噸、可用30天。
-
我國海上首個高溫高壓低滲天然氣開發項目成功投產
7月29日,中國海油宣布,我國海上首個高溫高壓低滲天然氣開發項目——東方1-1氣田13-3區開發項目成功投產,測試產量超預期。該項目開發儲層溫度近150攝氏度,最高壓力系數超1.8,平均滲透率僅0.8毫達西,屬于典型的高溫高壓低滲氣藏。開發此類氣藏對技術要求高,作業風險大,再加上天然氣資源規模有限,難以實現經濟開發。該項目的成功投產為我國海上更多復雜油氣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借鑒,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四川盆地首個頁巖油田誕生
7月31日從中國石化獲悉,由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江漢油田提交的復興油田首期石油2010.06萬噸、天然氣123.52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評審,標志著我國四川盆地首個頁巖層系油田誕生。復興油田位于重慶市境內,處于四川盆地東南緣。四川盆地總體具有“富氣少油”特征,長期以來以天然氣勘探開發為主,而石油資源相對匱乏。該油田實現了我國西南地區頁巖油“從無到有”的突破,開辟了四川盆地頁巖油氣勘探新領域和增儲新陣地。
-
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突破六成
7月31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能源發展“半年成績單”?!袄^3月底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后,5月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突破六成。上半年,風電、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規模較去年同期翻一番。截至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21.59億千瓦,約占發電總裝機的59.2%。其中,水電裝機4.4億千瓦,風電裝機5.73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11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47億千瓦。
-
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總體恢復向好
農業農村部近日會同水利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24年)》。公報指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態勢總體向好,完整性指數持續提升。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江各地,全面落實《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部署安排,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強化重要棲息地修復,規范開展增殖放流,嚴格外來物種防治,多措并舉實施保護修復,促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提升,助力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