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期(2025年7月2日至2025年7月8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662元/噸,環比下行2元/噸。
從環渤海六個港口交易價格的采集情況看,本期共采集樣本單位77家,樣本數量為307條。5500K熱值(硫分:0.6%-1%)的現貨綜合價格為623元/噸,長協綜合價格為666元/噸,現貨與長協的計算比例為1:9。從計算結果看,本報告期,24個規格品中有6個規格品價格下跌,跌幅均為5元/噸,其余規格品價格持平。
分析認為,電煤消費旺季特征增強后,沿海煤炭市場信心有所修復,活躍度增強,現貨價格進入上行通道,但隨著新月度長協逐步兌現,長協價下行拖累整體走勢。本周期,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小幅下降。
一、集港貨源少量收縮。近期山西、內蒙古地區迎來較強降雨過程,時段性影響露天煤礦生產及運輸作業,煤炭供應出現少量收縮。本周期,大秦線及張唐線日均發運量僅有129萬噸,周環比下降8.5%,集港貨源略顯不足,一定程度上支撐賣方挺價心理。
二、電煤消費旺季特征增強。我國大部地區出現持續性高溫與降雨天氣,體感悶熱潮濕提振居民用電需求,部分地區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本周期,電煤消費旺季特征增強,且呈現區域性差異,其中華東地區電廠耗煤量周環比驟增14%,拉動沿海八省電廠耗煤量上漲超一成,存煤可用天數降至16天附近,達到今年以來最低值,終端補庫動能有所增強。
三、進口煤補充不及預期。近段時間內外貿價差縮小后,進口煤價格不具備明顯優勢,再加上外盤報價相對堅挺、終端采購策略調整,進口煤周度到岸量始終維持偏低位水平,較去年同期低四成左右。即便本周期內外貿價差略有擴大,但市場仍存分歧,且部分貨源價格依舊倒掛,實際成交增量有限,整體進口煤對沿海煤炭市場補充作用不及預期。
整體來看,本周期多因素共同作用于沿海煤炭市場,市場對旺季預期升溫,再加上高溫天氣下煤炭自燃風險升高,后期煤炭社會庫存有望加速去化。
沿海航運市場方面,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海運煤炭運價指數(OCFI)顯示,本報告期(2025年7月2日至2025年7月8日),沿海煤炭運價整體小幅上漲。截至2025年7月8日,運價指數報收773.71點,與7月1日相比上行34.7點,漲幅為4.7%。
具體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線,2025年7月8日與7月1日相比,秦皇島至廣州航線5-6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40.5元/噸,環比上行1元/噸;秦皇島至上海航線4-5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27.2元/噸,環比上行0.7元/噸;秦皇島至江陰航線4-5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28.8元/噸,環比上行1.3元/噸。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