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加速落地的關鍵期,郵儲銀行安徽省亳州市分行以金融“活水”破解新能源項目融資困局,成功為譙城區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投放5億元固定資產貸款。這筆期限長達20年的綠色信貸,不僅讓400MWp光伏項目從圖紙變為現實,更探索出一條政銀企協同推進綠色能源轉型的“郵儲路徑”。
亳州市作為皖北重要工業城市,長期面臨能源供需矛盾。譙城區啟動的戶用屋頂光伏項目規劃覆蓋21個鄉鎮,總投資16億元,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7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150萬噸煤炭消耗。但在項目推進中,擔保資質弱、回報周期長帶來的風控壓力,以及鎮村協調的復雜局面,讓這個綠色工程一度停滯。“我們算過一筆賬,除去項目資本金外,建設資金缺口達12億元。這期間,我們接觸了很多金融機構,但傳統模式根本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譙城區交投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坦言。
了解到企業需求后,亳州市分行構建“省市行聯動+政銀企對接”機制,從項目可研階段介入,聯合政府部門敲定建設方案,走村入戶協調屋頂資源。省、市分行組成專項小組量身定制融資方案,打破傳統抵押模式,以項目未來的電費收益作為主要還款來源;設計“2年寬限期僅付息+運營期分期還本”的還款方式,匹配光伏項目收益周期。審批環節首創“平行作業”模式,評審、授信、合規同步推進,將原本2個月的審批周期壓縮至28天。
“郵儲銀行的金融支持,不僅為當地相關單位帶來了收益,還為改善生態環境作出了巨大貢獻。該項目年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相當于種植2200萬棵樹,為皖北平原筑起‘綠色屏障’。”譙城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這不僅是一筆貸款,更是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亳州市分行將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亳州市乃至安徽省的能源結構轉型注入更多郵儲力量,讓光伏板在皖北屋頂上繪就更多綠色發展新畫卷。據了解,該項目成功落地后,安徽省分行在全省郵儲復制推廣項目經驗,目前已審批26筆綠色信貸,金額達76億元,為推動郵儲綠色金融在新能源領域應用發揮了標桿作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