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的煤炭市場,因一紙文件而異動!
午后,焦煤期貨主力合約日內觸及漲停,報1048.5元/噸,漲幅7.98%;焦炭期貨主力合約日內觸及漲停。A股市場,煤炭板塊午后直線拉升,板塊漲幅一度超過6.7%。同時,多家煤炭股盤中漲停。
焦煤大漲,只因一紙文件?板塊、商品突然聯袂大漲,源于當日午間市場流傳的一份內容涉及煤炭行業產能管控的文件。
具體而言,這份文件稱,今年以來,全國煤炭供需形勢總體寬松,價格持續下行,部分煤礦企業“以量補價”,超公告產能組織生產,嚴重擾亂煤炭市場秩序。本次核查范圍為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陜西、寧夏、新疆等8省(區)的生產煤礦,已進入聯合試運轉的煤礦參照生產煤礦進行核查。
上海證券報向河南、內蒙古大中型煤炭企業求證,其中一家煤炭龍頭企業對消息真實性暫時不予置評;河南相關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僅表示,若有文件,主管部門會直接和煤炭企業溝通。另一家中型民營煤炭企業人士表示,內蒙古方面還未收到具體通知,還在向有關方面求證中。
內蒙古煤炭企業人士則表示,若消息屬實,結合當地煤礦實際生產情況,超產檢查趨嚴對煤礦實際生產影響有限。對市場的情緒影響或大于實質影響。
電煤圈了解到,該文件內容屬實,但何時開始核查尚不確定。
據通知,具體核查內容包括:一是煤礦2024年全年原煤產量是否超過公告產能(其中已進入聯合試運轉的煤礦以公告的建設規模為準,下同),2025年1-6月單月原煤產量是否超過公告產能的10%;二是企業集團公司在安排2025年計劃時,是否向所屬煤礦下達超過公告產能的生產計劃及相關經濟指標;三是煤礦在安排2025年季度、月度生產計劃時,是否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情況。
本周主產區煤礦產量環比略有收縮,進口方面,蒙煤通關恢復,下游采購積極性回升。中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樣本煤礦原煤產量周環比下降2.65萬噸至1227.88萬噸,產能利用率周環比下滑0.18%至85.43%。
煤炭后市,怎么走?近期,全國多地高溫導致用電負荷屢創新高,動力煤需求持續旺盛,港口庫存去化明顯,產地煤價普遍上漲。煉焦煤方面,受暴雨影響產量恢復緩慢,疊加焦炭首輪提漲及下游階段性補庫,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政策層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2024年度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報告》,強調煤礦數字化轉型與安全高效發展。國家能源局推動迎峰度夏重點工程投運,提升電力保供能力。此外,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重申電煤中長期合同制度,強化用戶管理和合同履約,高層提出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優化劣質煤進口監管,以穩定市場預期。
開源證券認為,動力煤屬于政策煤種,價格仍將反彈修復至長協價格,首先是神華和中煤等央企的長協價格(即670元/噸附近),如果后續基本面持續利多也有望突破700元/噸。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較低煤價將使地方財政壓力加大,有望促成減產,包括較低煤價將使煤企虧現金而自發減產;
二是電廠受限于“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保煤價就是保電價,且當前現貨與年度長協價格倒掛,電廠優先采購現貨的行為會使現貨價持續修復;
三是煤化工和油化工存在成本優勢的競爭,布油68美元/桶與港口煤價770元/噸所制烯烴成本相當,當前煤油比來看明顯煤炭價格便宜;
四是降低煤價會使疆煤外運失去價格優勢,從而導致外運量減少(自2024年四季度以來已有數據證明)。
煉焦煤屬于市場化煤種,價格更多由供需基本面決定。“煉焦煤與動力煤價格的比值”可作為煉焦煤價格底部判斷的參考,當前焦煤已處于超跌狀態。在“反內卷”的政策預期下,煉焦煤的供給端存在收緊的預期;需求端的穩增長政策也持續出新。
浙商證券煤炭團隊分析,“反內卷”政策可類比當年的供給側改革,通過回顧歷史煤價波動周期和上一輪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反內卷”政策可扭轉煤炭行業困境。從供給側改革政策出臺后的煤炭板塊表現來看,政策對板塊行情影響較大。當前煤價自2021年高點1202元/噸已回落至658元/噸,累計下降45.3%。本輪煤價下行周期的幅度和時長可參考前兩輪尤其是2012年—2016年(價格下跌54%),如后續出臺“反內卷”類供給調控政策,相關調整路徑或可參考2016年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市場變化。
浙商煤炭團隊稱,2016年煤炭板塊行情分兩個階段演繹:第一階段以政策預期帶動上漲,最大漲幅約30%;第二階段伴隨煤價反彈與業績修復,最大漲幅達43.7%。
一德期貨則認為,展望后市,焦煤的進口增量需重點關注。隨著蒙煤庫存壓力緩解及貿易商進口利潤豐厚,預計后期蒙煤通關量將逐步回升。若甘其毛都口岸通車回升400車/日,焦煤精煤供應將增加4-5萬噸/日,對應鐵水6萬噸左右。同時,國內煤價上漲已使澳洲焦煤進口窗口對南方鋼廠打開,北方港口目前雖缺乏吸引力,但南方地區商談趨于活躍,預計后期澳煤進口量亦有望提升。應密切跟蹤進口節奏變化對供應壓力的緩解程度。
2025年7月23日我國北方港口煤價參考如下:
5500大卡:646元/噸(+2)
5000大卡:580元/噸(+2)
4500大卡:516元/噸(+2)
本文綜合自:上海證券報、券商中國、一德期貨、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