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裝無人駕駛礦卡出海運往泰國(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
新華絲路北京7月30日電(許緣)烈日灼灼的泰國沙拉武里府,水泥礦區內熱火朝天,重型礦卡往來穿梭。在這片看似“傳統”的作業現場,一場科技革命正悄然展開——無人駕駛礦車精準穿行,遠程操控中心的數據大屏實時調度全局。這不是科幻大片,不是虛擬未來,而是2024年的現實。
2023年初,一個中國團隊的到來為泰國這片礦區帶來了“超現實”的改變。他們不是來“采礦”的,而是來“移山”的。這個“移山者”,就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愚公YUKON”平行礦山操作系統。
項目合作方簽訂聯合協議(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
跨國“大腦移植”:六方聯手、標準共建
合作的起點,始于泰國暹羅水泥集團(以下簡稱“SCG”)的轉型需求。作為泰國百年工業巨頭,SCG在運營中飽受高風險、高成本、低效率的困擾。此時,來自中國的“智慧大腦”——“愚公YUKON”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基于AI大模型,愚公系統能夠實現礦區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為SCG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2022年,在曼谷中國科學院創新合作中心的推動下,SCG與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慧拓、AIS、華為、宇通達成六方聯合協議。一個共識成為項目基石:不是簡單出口一臺機器,而是輸出一整套“智慧大腦”。
然而,將中國“智慧大腦”移植到泰國并非易事。項目初期,中泰團隊面臨跨文化、跨標準、跨技術體系融合的一系列挑戰——“礦車通信延遲超出標準閾值”“AI訓練數據本地化適配難”“泰方作業流程與算法邏輯沖突”……兩國工程師反復開會、調參、仿真,并實地測試數十輪,逐步實現AI系統與真實礦區環境的精準對接。
2024年初,首批無人礦車駛入礦區,中國科技人員與SCG團隊共同打造的“智慧礦山”正式落成。這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自動駕駛等多項技術在泰國首次規?;瘧?。
SCG國際總經理Jirapat Janjerdsak直言,“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設備更新,而是能帶來革命性變革的‘智慧大腦’。中國的AI技術,讓我們看到了實現‘零傷亡、高效率、低排放’礦山的可能。”
礦山“智慧重生”:“AI礦工”“最強大腦”
數十噸重的礦車在礦坑中井然有序、日夜不息地穿梭,司機則坐在涼爽舒適的監控中心遠程調控。這正是沙拉武里礦區的日常作業場景。從挖掘機到礦卡,從電量監控到運輸路徑,愚公系統統籌全礦設備運行,AI根據實時數據進行毫秒級決策,為每一輛車實現最優配置,讓每一秒鐘都高效運轉。
裝配愚公系統的宇通純電礦車化身為不知疲倦的“AI礦工”。它們不再依賴駕駛員,而是自主完成精準行駛、自動裝卸、避障調度,從根本上打破人工操作局限,單臺車每班次作業時長可增加2小時,將整體效率提升16%。同時,現場作業人數直接減少50%,僅人力成本一項,每年即可為礦方節約近百萬泰銖,大幅減輕運營負擔。
環保效益同樣顯著。純電車的使用本已大幅減少碳排放,加上AI精準的無人駕駛算法,車輛的啟停時機、行駛路徑與速度均得到智能優化,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常見的急加速、空轉等無效能耗,綜合耗電量降低20%,在減少能源浪費的同時降低碳排放,為礦區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技術動能。
愚公無人駕駛系統界面(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
這一項目的實施契合了泰國的“生物-循環-綠色”戰略,已在泰國科技、通信等主管部門及SCG、AIS等企業間引起反響,并被列入中泰高層科技合作平臺“中科院曼谷中心”示范項目庫,為后續在工業園區、物流基地等場景的推廣打下良好基礎。項目的“智慧綠色”標簽還提升了SCG作為傳統工業巨頭的現代科技形象。該集團表示希望將這一模式復制到旗下多個礦山。
合作遠未停止:從智慧礦山到未來城市
泰國沙拉武里智慧礦山是中國AI技術“出海”的首個全流程自動駕駛項目。它不僅是中科院自動化所技術實力的體現,也讓中國科技企業看到了新的出海路徑——不僅是產品出口,更是標準與技術融合“走出去”。
作為項目背后的推動者,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是中科院“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的重要支點,自2017年設立以來已累計促成國際技術合作項目與企業商務合作項目70余項,在泰創造直接投資總值達18億元人民幣,拉動整體經濟效益30億元人民幣,帶動中泰兩國在微生物技術、軌道交通運輸、等離子技術等多領域合作,構建起“項目孵化+標準輸出+人才交流”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
作為泰國領先的5G網絡提供商,AIS從智慧礦山項目中看到了進一步深度合作的廣闊空間。該集團高級副總裁Asnee Wipatawate表示:“SCG項目驗證了5G+AI在復雜工業場景的巨大潛力。我們期待以此為起點,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共同探索更多行業應用,將這種‘智慧解決方案’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如智慧物流、智慧園區等,共同推動泰國產業的智能化轉型。”
AI“愚公”的成功“出海”,生動詮釋了以愚公系統為代表的中國AI智慧如何跨越國界,為合作伙伴創造安全、綠色、高效的核心價值。隨著項目全面投入運營并展示成效,其示范效應正加速擴散,一條以AI鋪就的“絲路新通道”正在形成。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