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份,全國多數城市陷入“霧霾模式”,尤其是京津冀地區,河南、山東、陜西等地拉響空氣重污染紅色警報,一直被視為污染最嚴重的煤炭利用再次引發各界的關注。根據環保部數據顯示,中國現有燃煤工業鍋爐約62萬臺,年煤耗量達7億多噸。大部分燃燒方式粗放,缺少末端處理環節,是導致燃煤污染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市環保應急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從長遠看,我們需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能源清潔優化來解決。如何探索與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立清潔、高效、安全、多元化的現代能源體系已迫在眉睫。
政策紅利頻出可再生能源迎發展機遇
國家能源規劃提出,到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到2050年,使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45%。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之后,政府相繼出臺多項政策,在電價形成中引入市場化機制,以光伏、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獲得了發展良機。
12月22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5年第39號公告,明確指出了對區域能源站(包括天然氣區域能源站)、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等分布式能源設施建設運營以及分布式能源接入及峰谷調節系統、分布式電力交易平臺等能源管理系統建設運營的支持。對此,業內相關人士表示:39號公告的發布表明國家對新能源的支持正從單純的政策鼓勵,逐漸轉變為涵蓋金融的全方面鼓勵與支持。未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有望成為部分企業或工業園區的電力來源,或許可借此開啟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微電網時代。
分布式光伏發電前景利好
在利好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光伏發電作為利用太陽能光伏電池把太陽輻射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的發電方式,不需要受到類似風力、水力的環境要求限制。同時,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目前光伏發電已可應用于住宅、商業和地面光伏電站發電系統。
不僅如此,分布式光伏發電除了自發自用外還可并入電網銷售。近日,居住在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的蔡先生家里的低壓三相電能表開關合并,意味著該縣第一家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正式并網成功。據蔡先生介紹,他家的光伏每日平均發電35度,除去每日家用消耗約15度電。加上國家對新能源的補貼0.42元一度,自己家的發電站每天能帶來18.5元的收益,一年就能創收6700多元。晶澳太陽能助理總裁許建波先生表示早在2013年江蘇省就有居民個人投資光伏發電系統,在滿足自己使用的同時,余量通過電網銷售獲得收入。
因地制宜創新整合
分布式光伏發電遵循因地制宜、清潔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則,只要任何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都可以搭建。晶澳太陽能助理總裁許建波先生介紹分布式光伏電站主要應用于東部地區的工商業屋頂上,由于屋頂面積有限,對系統轉換效率尤其是組件設備的轉換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伏行業領跑者晶澳太陽能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優選自己生產的高轉換效率組件已成功在別墅區屋頂、工業廠房、商業建筑、農業設施、市政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等一切滿足荷載要求的屋頂上安裝。
光伏市場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將太陽能這一清潔可再生能源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中,因此增強太陽能可替代性至關重要。為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健康,安裝分布式光伏系統,一同對抗霧霾!有了光伏藍,才有希望看到中國藍!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