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進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光伏行業不僅是氣候治理的重要抓手,也逐漸成為新一輪綠色產業競爭的核心領域。
圍繞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2025年光伏綠色供應鏈研討會于7月28日在蘇州召開,吸引了來自政府、科研、企業、金融、NGO等重要嘉賓的參與,圍繞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此次研討會由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以下簡稱“綠色江南”)、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以下簡稱“IPE”)、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聯合主辦(YIST),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蘇州市光伏產業協會等單位協辦。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加快,光伏產業已從單純的技術競爭升級為涵蓋綠色供應鏈、碳足跡管理、ESG體系等維度的全方位競爭。特別是在國際貿易新格局下,構建自主可控、綠色低碳的光伏供應鏈體系,已成為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研討會現場
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YIST)主任、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主任沈輝博士在致辭中呼吁構建政府引導、產業協同的創新生態,各級政府和產業環節聯合共同破解光伏產業發展瓶頸。他強調,中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以技術突破為核心驅動力,通過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升級。面對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他指出,光伏企業需把握"雙碳" 戰略機遇,在高效電池技術、智能運維、綠電替代等領域持續突破。
會上,綠色江南方應君主任與IPE馬軍主任共同發布了《2025光伏企業綠色低碳評價報告》。本次評價基于綠色供應鏈CITI和企業氣候行動CATI指數開展,其中CITI指數從管理機制、合規與改善、資源消耗與減少污染物排放、能源使用與應對氣候變化、利益方綠色選擇五個維度開展量化評價。CATI指數評價則從治理機制、測算披露、碳目標設定、碳目標績效、減排行動五個維度評價。
并對2025光伏企業綠色供應鏈行動及氣候行動TOP10企業進行了表彰。
2025光伏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TOP10頒獎現場
2025光伏企業氣候行動TOP10頒獎現場
方應君主任表示,中國光伏產業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碳排放強度高、組件回收體系滯后、生物多樣性保護不足等問題仍亟待解決。他呼吁企業聚焦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加快產業鏈綠色低碳升級,增強自身綠色競爭力。
馬軍主任指出,中國光伏裝機容量突破十億千瓦,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能。IPE與綠色江南將繼續聯合發布《2025光伏建設進展報告》,并推動企業應對“綠色壁壘”,提升環境信息透明度。他倡議更多企業邁向零碳供應鏈,共同守護生態家園。
本次研討會不僅展示了行業綠色轉型的實踐成果,也凸顯了綠色江南與IPE作為第三方機構在推動企業綠色責任、引導公眾參與、提升行業透明度方面的重要作用。未來,綠色江南與IPE將繼續致力于光伏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光伏行業邁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