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開始,在神華、中煤、伊泰等大型煤炭企業主動下調動力煤現貨價格帶動下,目前已經有二三十家煤炭企業主動下調動力煤現貨價格。
11月中旬,煤企與發電企業也陸續簽訂電煤中長期合同,合同不僅確定了供貨數量,也建立了基準價格+浮動價格的調價機制。隨著神華、中煤電煤中長協合同的簽訂,不少煤電企業的跟進,市場的恐慌情緒明顯緩解,對煤價的預期更加冷靜。
從“十一”開始,煤礦的先進產能釋放期限延長到供暖季結束、煤企電企加快簽署中長期協議、增加煤炭鐵路運量等一系列調控措施效果陸續顯現。
11月將迎來產煤小高峰
煤企主動降價、簽訂長協合同的這些舉措為抑制煤價過快上漲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釋放先進產能方面也在有序進行中。
為增加供應,神華集團采取了一些措施:最大限度的增加自產煤產量,神東集團加大生產力度,直達港口、增加港存;寧煤集團增加產量,并采取措施,加大向南進川供應量,增加缺煤地區的供應量;蒙東地區的公司加大生產力度,釋放先進產能,保障區域能源供應。
內蒙古自治區從10月1日起分三批釋放產能,全區共釋放234處煤礦。第一批釋放三類先進產能煤礦共172處,產能6.36億噸/年。第二批,從10月15日起,釋放部分二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共40處,產能4400萬噸/年。第三批,從11月10日起,釋放三級安全質量標準化及以上等級煤礦共22處,產能1395萬噸/年。隨著這些產能的釋放,11月內蒙古煤炭產量將是全年最高產量月,這對穩定下水煤價將發揮重要作用。
年度中長協將在12月集中落地
簽合同積極,簽合同給力。這是地方政府對煤炭企業簽訂中長期協的一種肯定。山西同煤、河南三大煤企已完成中長協簽訂工作,內蒙古、陜西、山東、黑龍江、安徽等省份重點煤炭企業與電煤重點用戶就長協價格仍在溝通中,有望在12月集中落地。
除了,神華、中煤已與五大發電集團簽訂有量有價的電煤中長期合同,焦煤中長期合同簽訂也在積極推進中。
中國煤炭網記者了解到,11月23日下午,山西焦煤集團與六大鋼企在北京簽訂中長協合同,此舉將緩解焦煤市場供應緊張的情緒。
據山東煤企反映,從走訪和用戶反饋情況看,鋼廠對簽訂精煤中長期合同態度比較積極;在關于合同量方面,鋼廠普遍要求增加2017年的合同量,這與幾年前有所不同。在山東,精煤效益優于動力煤,煤炭企業洗煤積極性提高,更傾向于精煤的銷售。
煤企呼吁建立用戶誠信體系
在中長期合同執行方面,有煤炭企業建議,應建立用戶信用體系,通過黑名單制度來逐步規范用戶行為,提高合同嚴肅性,為中長期合同的推行提供保障。
針對目前國內煤炭合同法律約束率極低的情況,建議政府出臺政策,提高煤炭合同執行的約束力。中長期合同的簽訂需上下游企業共同主導,對合同文本進行規范,推進合同文本規范統一。
另外,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全國煤炭企業中長期合同簽訂進展情況:
神華、中煤:
神華集團與五大電力集團2017年中長期合同簽訂量4165萬噸,其中下水煤3590萬噸,直達575萬噸。
中煤能源集團已與華電、國電投、華能、國電、大唐等完成電煤中長期合同的簽訂。長協價格每月進行調整。
山西:
同煤集團已與華電集團、華能集團簽訂中長期合同。陽煤集團與華電集團、華能集團達成共識,于近期簽約。晉煤月底前完成合同簽訂準備工作。潞安集團于11月25日在上海舉行煤炭供需銜接洽談會。
內蒙古:
伊泰、蒙泰、匯能、滿世、伊東、烏蘭、蒙發等重點煤企業近期與電煤重點用戶達成2017年長協共識,意向供應量5700萬噸,這個量還在不斷的增加。
陜西:
陜煤化集團近期分別與華電集團、國電投、華潤電力、大唐集團等有關電力企業進行了洽談,本周將陸續與重點用戶簽訂中長協合同,力爭在11月底和2017年度煤炭交易會期間基本完成中長協合同的簽訂。
河南:
三大煤業集團:河南能源、平煤神馬、鄭煤集團已經與省內發電企業簽訂了三年的中長期合同,總量1.5億噸。
山東、黑龍江、河北各省煤炭企業正在積極與電力、冶金、化工等重點用戶進行商談中長協合同事宜。
責任編輯: 張磊